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武威葡萄酒文化历史探寻

2018/12/3 11:30:49    来源:互联网    作者:麦特名品摘录    点击数:1013
分享到: 更多

凉州地名由来最早见于《地理风俗记》,书中记载:“汉武帝元朔三年改雍州为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因地处西方,常寒凉而得名。

说葡萄、话葡萄美酒,不能不说武威(凉州),因为这里是中国最早引进西方世界优质葡萄种子并大面积种植的地方,是中国最早酿造出妩媚妖娆之葡萄美酒的神圣之地,是真正的中国葡萄酒故里……

一、 葡萄美酒话故里

举杯醇厚细腻间,悠悠岁月两千年。武威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历史源远流长。据《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西巡到达赤乌,赤乌首领曾献酒迎接。赤乌就是乌孙,先秦时驻牧于凉州一带,凉州有赤乌镇,实际上就是乌孙的原始聚落名。葡萄原产于中亚细亚,后传到欧洲,随之出现了葡萄酒。

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种子。早在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和公元前119年(元狩四年),汉使张骞先后两次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期间,引进大量西域物产,尤其是引进葡萄种子。之后,汉武帝于太初二年(公元前103)派贰师将军李广利伐大宛国,胜利后又引进葡萄品种、种植技术和酿酒技术到凉州。从《史记》“大宛以葡萄酿酒”和《汉书·西域传》“大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富人藏酒至万斛,久者至数十岁不败”、“汉使采葡萄、苜蓿种归”等记载来看,葡萄及葡萄酒原产西域,汉时传入凉州,后又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

东汉时期凉州葡萄已负盛名。凉州葡萄酒也以味美醇厚驰名遐迩,显赫于京师。《汉书·地理志》载,凉州“酒礼之会,上下通焉,吏民相亲”。清李中立《增补本草原始》中说葡萄“取其汁可以酿酒,酉甫饮之,则陶然而醉,故有是名。”可见,凉州是国内酿造葡萄酒最早的地区之一。至此,凉州葡萄美酒以其醇厚绵长、轻雅细腻、柔和精美而声名鹊起,成为生活中的奢侈品和进贡朝廷的贡品,这也是我国葡萄酒业的开始和起步。

历史上,本土文化名人盛赞凉州葡萄酒的最早记载见于《太平御览》卷972引崔鸿《十六国春秋前凉录》,“敦煌人张斌撰有《蒲萄酒赋》,以歌颂之,文致甚美”。《北齐书》卷22《李元忠传》记载:骠骑大将军李元宗曾贡世宗蒲桃一盘,世宗报以百练缣。李元宗远祖系武威人,这则记载又为葡萄美酒添了一段佳话。

二、葡萄美酒换刺史

东汉后期,由于战乱,凉州葡萄酒酿造业一度衰落。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才逐渐恢复。由于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发展,凉州葡萄酒及酿造技术不断传向内地,葡萄酒再度兴起,推进了葡萄酒文化的继承发展。北魏诗人温子升曾用“车马相交错,歌吹日纵横”的诗句,极言当时武威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文化的繁荣。

一升葡萄酒,即拜凉州刺史。三国时,凉州葡萄酒已美名远扬,成为全国之首,并进贡朝廷。康熙皇三子胤祉奉康熙之命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的《古今图书集成》,被誉为“类书之最”。《图书集成·食货典》卷273《酒部》是中国最早阐述酒史的典籍,其载:“有献西凉州葡萄十斛于张让者,立拜凉州刺史。”(孟佗,史无详载,但他的儿子孟达,由于《三国演义》的渲染,为人们所熟知。)。说的是东汉灵帝时陕西扶风县人孟佗,给张让进献一斛葡萄酒,竟然换得“凉州刺史”一职,它补充了《续汉书》中相关记载。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和宋代诗人苏轼:“将军百战竟不侯,伯郎一斗得凉州。”说的也都是这件事。这则史料,《三国志》、《敦煌张氏家传》、《艺文类聚》、《三辅决录注》等多种史书都有记载,不过,酒量有误差,有的记载为“一斛”,有的记载为“十斛”,还有的记载为“十斗”。汉朝一斛约等于现在的20升,相当于现在的26瓶葡萄酒。26瓶酒竟能换得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武威葡萄美酒之名贵。如此多的史书对这则史料津津乐道,这为武威是中国葡萄酒的发祥地提供了确凿的史实。

三、凉州葡萄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葡萄诏书

皇帝为凉州葡萄颁诏。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凉州葡萄酒。为此特颁《凉州葡萄诏》:“旦设葡萄解酒,宿酲掩露而食。甘而不饣肙,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悁。又酿以为酒,甘于曲米,善醉而易醒。道之固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皇帝高度评价凉州葡萄酒并下诏书,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例,有力地推动了葡萄种植及葡萄酒酿造业快速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和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也日渐兴起。

晋代诗人陆机在《饮酒乐》中写道:“葡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南北朝文学集大成者庾信在他的七言诗《燕歌行》中写道:“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历代文人把酒临风,灵感骤至,或颂歌唱醉,或借酒抒怀,给后世留下了无数令人叫绝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