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封蜡瓶口是藏酒大忌

2014/7/22 12:48:4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1247
分享到: 更多

 

  上周,由《重庆晨报》、《重庆日报》联袂推出的“重庆味道·发现身边的美酒”系列主题活动正式启动。我们面向广大读者公开征集民间“酒神”和老酒收藏的信息,短短一周时间,便收到数十位读者的咨询。日前,重庆晨报记者特别采访到两位在重庆酒业颇具影响力的专家,请他们分别从重庆酒文化和老酒收藏的角度,与大家一起分享关于美酒的点滴心得。

  藏酒有道

  a

  高怀昌 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注册高级品酒师、高级酿酒师

  高怀昌

  若干年前,人们也许不曾想到,白酒有一天竟然也会成为拍卖会上的主角,并成为越来越多藏家趋之若鹜的标的。“其实,美酒收藏的"门道"很多。”重庆市酒类管理协会副秘书长高怀昌如此说。

  藏酒要“系出名门”

  走进高怀昌的办公室,就犹如来到了一个老酒博览会。从事白酒行业工作20多年,说起白酒,高怀昌对记者娓娓道来,“搞白酒收藏,首先你得对酒本身有浓厚的兴趣。”他告诉记者,他从没有卖过任何一瓶藏酒。

  而究竟什么样的酒才值得珍藏?高怀昌说,中国自古就有“酒是陈年好”之说,但并非所有的酒放上几十年都值得收藏。藏酒还需“系出名门”。如果一瓶名酒历史悠久,出自优质产区,再经多年的陈藏,价值肯定就高了。

  此外,与多数藏品一样,存世量也决定了藏品的价值。出厂量或是现存量越少的藏酒,就越珍贵。值得一提的是,收藏的老酒应该注重其完整性,将酒、酒标、包装设计等作为整体来进行收藏。历经岁月传承,老酒如果有好的品相是非常难得的。所以,品相也是决定藏品价值的关键。他说,1952年—1984年历届全国品酒会上评选出的“8大”、“13大”、“16大”名酒组合以及“老53种”国家优质酒等,都因藏品稀缺而享誉全国酒类收藏界。

  藏酒谨防“跑酒”

  此外,藏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谨防“跑酒”。记者看到,高怀昌收藏的酒瓶口处都缠绕有保鲜膜。他告诉记者,这缠膜也是极有讲究的,“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一般用保鲜膜在瓶盖上轻绕三层,第一层要松,第二层略紧,第三层则更紧。

  “有些人认为蜡可以防止挥发,这可是藏酒的大忌。”高怀昌说,因为在封蜡过程中,溶化的蜡因热胀原理会爆裂瓶口的塑质封膜,开蜡后又极可能影响白酒的品相。加上封蜡后不能清晰地观察实际瓶口特征,会影响白酒真伪及细节和鉴别,这些对白酒的收藏来说有时甚至是致命的。同时,最好将老酒储藏在略微阴凉的区域,四季温度在零下5℃至26℃之间,保持适量的湿度即可。而与红酒收藏不同的是,白酒最忌讳“躺着”放,一定要立起来。

  重庆晨报记者 刘莹

  鲜为人知的“渝酒”轶事

  b

  杨自庆 资深酒文化专家、重庆作家协会会员、重庆书法家协会会员

  杨自庆

  从事烟酒文化研究50余年的杨自庆,可谓见证了重庆酒业发展的点点滴滴。

  与“中国名酒”失之交臂

  “其实,重庆酒有两次机会差点荣登"中国名酒"的称号,真是差之毫厘啊!”说到这段往事,杨自庆至今唏嘘不已。第一次是在第五届全国名酒参评大会上,当时江北县渝北酒厂生产的“绿豆烧”有幸进入最后的角逐。可惜最后一个环节,“绿豆烧”因为缺乏一定的文化包装而以零点几分之差,名列第18名,和“中国名酒”失之交臂,让人扼腕。

  第二次则是当时的“万县大曲”代表渝酒参评“中国名酒”。“万县大曲”优异的酒质同样受到了评委们的青睐,但最后却因为硬性指标不过关而和“中国名酒”失缘。原来,“中国名酒”的评选标准对酒厂的规模、年产量也有一定的要求,可当年万县大曲酒厂规模并不大,不得不再次错失良机。

  重庆最早的名酒是黄酒

  说到黄酒,人们一下子想到的就是江南水乡。但你可曾知道,重庆历史上也曾出现过风靡中国的黄酒?

  据杨自庆介绍,他翻阅相关历史资料和多年研究证明,重庆最古老的酒是压榨酒,即黄酒,也就是文献史料中记载的“巴乡清酒”。

  清道光年间,在今解放西路上有一家招牌“允丰正”的杂货铺经营黄酒,其酿造用水取自长江与嘉陵江交汇处,生产出了赛过绍酒、红遍全国的名酒“允丰正”黄酒。

  解放后,“允丰正”后迁厂更名,除长期享重庆优质产品荣誉外,1984年还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优质产品铜奖,受到社会名流的青睐。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允丰正”的品牌没有得到发扬光大,而落得了如今鲜为人知的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