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冀酒品牌为何多而不强?

2014/6/18 22:03:06    来源:    作者:    点击数:424
分享到: 更多

  据中国酒协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1290家,其中冀酒品牌占据48家。从数量上看,相比传统的白酒生产强省四川、山东、河南等地,冀酒品牌明显占比偏低,但比之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板块)和湖南、湖北(两湖板块)以及安徽、江苏(苏皖板块)等地区,河北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的数量似乎并不特别逊色,和某些省份相比甚至还要多一些,但从品牌影响力、市场表现和生产销售规模来看,除衡水老白干之外,冀酒品牌似乎越来越处于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河北成为全国排名前三的白酒消费大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利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强辐射高容量的市场空间和自古以来形成的“豪饮传统”,但这并没有为冀酒品牌的发展增加多少优势,除了衡水老白干及旗下的十八酒坊系列和乾隆醉酒业旗下的板城烧锅酒等系列产品之外,冀酒大部分品牌表现十分疲软,不但没能走出省外,大有连自己的根据地市场都不保的趋势——河北市场,最终沦为川酒、徽酒、东北酒、黔酒等外来品牌的大舞台。

  冀酒品牌不是没有过辉煌。曾经,河北白酒的产销量及利润在全国各省份排到过第七,曾有“南有茅台,北有丛台”之誉的丛台酒一年的产量就曾达到过两三万吨。衡水老白干、山庄老酒、板城烧锅、刘伶醉、泥坑、三井、五合窖、御河春、大名府酒、三祖龙尊、张家口老窖……一个个品牌如数家珍,这些品牌都曾有过深厚的群众基础、辉煌的历史和不错的口碑。然而发展至今,除了少数几个品牌之外,大多数都偏安一隅,处于收缩状态。

  成功的品牌各有各的路数,式微的品牌却大体相似。纵观冀酒品牌这些年的发展,走向衰落大多都存在以下共同的弊病或者原因。

  缺乏职业化的市场团队。冀酒不少品牌是由业外资本切入运作的。业外资本进入白酒行业无非是看中了白酒行业的快速发展和高额利润,然而由于缺乏对市场的了解和把控,缺乏系统的白酒运作经验,往往忽视了行业自身发展规律和系统风险,对市场变化把握不及时,对市场反馈调整不及时,对政策了解不及时,盲目求大求全,以致造成极大的产能过剩和资源浪费。

  企业管理不成熟。冀酒不少品牌都是由老国营企业改制或解放后老酒作坊合并而来,更有大量小品牌是由家族式民营企业在运作,企业管理方式落后,生产效率低下,企业战略发展不清晰,人才缺乏,绩效考核和激励措施不当,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营销思维老化,缺乏创新。冀酒不少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不错的口碑,在当地有着很好的认可度和消费基础。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这些先天的优势是这些品牌在早期得以迅速发展的基础,后来也成为了这些企业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吃老本的资本。白酒行业近十年来的高速发展带来“泡沫”,使得这些企业根本无视团队的建设、品牌的扩张和营销思维的创新,只是不断重复着自己所谓的“品牌故事”倚老卖老。品牌严重依赖政务消费和团购渠道,政策风向一变,“政府特供酒”、“政府内招酒”瞬间消失,一个个措手不及狼狈不堪。

  外来品牌的入侵。河北市场巨大的消费量和冀酒品牌的虚弱为外来品牌的长驱直入提供了巨大的诱惑和便利的条件。不论是以茅五剑为代表的高端品牌,还是古井、泸州系列为代表的中端品牌,甚至是以老村长为代表的东北酒都遍布河北老百姓的大小餐桌。外来白酒成熟的品牌运作、老道的市场操作和创新的营销手法,像一记记重拳,逼得冀酒品牌节节败退,市场份额逐步收缩。

  在当前白酒行业进行深度调整的困难时期,冀酒品牌的发展愈显艰难,然而市场总是危机并存。在一二线白酒品牌都纷纷开始转型的今天,在某种意义上,大家又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学会审时度势,冷静思考,破旧立新,敢于创新,冀酒崛起,仍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