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又要到了,消费者对白酒质量问题的关注日渐增多。虽然每年的315,白酒行业都不缺话题和关注度,但在白酒行业调整期内,在酒企销量普遍低迷的大背景下,重视产品质量对酒企发展的意义将更加重大。
前几年白酒行业飞速发展期,产品质量一直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话题。首先是白酒价格一路走高,严重脱离了白酒的使用价值。酒企之间拼的是营销和品牌溢价,价格与质量似乎没有必然联系;其次,不良的消费风气导致消费者对酒质存在一种漠视态度。交际应酬喝的是情谊和利益交换,礼品市场是功利性消费,不买对的只买贵的。不良的酒场文化、拼酒式社交让人们忽略了对酒体本身的品味,真正在乎酒质的个人消费群体所占比重不大;最后,在白酒行业量价齐升,酒企和经销商躺着也挣钱的年代,白酒行业出现了许多浑水摸鱼、以次充好的不法行为,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这三点因素导致了消费者既不重视白酒质量,也对白酒企业缺乏信任。去年315期间,白酒股集体下跌,也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白酒质量的担心。
食品行业,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也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于是从早期的标王秦池的勾兑事件,到近年来酒鬼酒的塑化剂事件,即便是风光一时的白酒企业,也可能因为质量问题的爆发销量锐减甚至于退出白酒行业的舞台。
一方面白酒价格犹如空中楼阁、消费者漠视酒质口感;另一方面,行业乱象横生,酒企因质量问题关门大吉。这是这一时期白酒行业的状态。说质量重要,白酒企业卖的是品牌和概念,消费者喝的是面子和功利。说质量不重要,又有很多酒企倒在了质量问题上。白酒谈质量,你说尴尬不尴尬?
勾兑酒、年份酒、塑化剂事件的爆发,这其中既有白酒行业自身的问题,也有消费者对白酒行业的误解。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对内自省,二是对外科普。
白酒行业调整期的形势出现了新变化。三公消费限制以及反腐力度增强以后,公务消费市场和高端礼品市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个人消费比例有所增加,大众消费市场成了酒企必争之地。高端白酒价格大幅回落,向使用价值回归。与此同时,消费者的白酒消费观念也更加趋于理性,注重健康饮酒、适量饮酒。
这些变化要求酒企把白酒质量重新重视起来,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单纯的面子消费已经撑不起白酒价格,大众消费的升级也不能完全弥补政务性消费的缺口,所以需要酒企从酒质上做文章。口感好、酒质好、喝完不上头、醒酒快、不伤身,这样的酒才能博得普通消费者的喜爱。可以说,未来大众消费市场的竞争将会是酒质的竞争。
对于白酒行业的现状,白酒专家钟杰表示,“一直以来,白酒企业缺少对大众消费者的教育和服务。加之几年前白酒业高速发展,部分白酒企业急功近利,不重视质量的把控,尤其大众消费白酒市场,可说是鱼龙混杂。”钟杰认为,在白酒行业调整期,酒企要走出低谷,就必须坚守诚信,重树消费者信心,让消费者明明白白喝酒,放放心心喝酒。
无论是作为文化、作为美食还是从酿造工艺来讲,白酒都有很多要讲的东西。酒企只有抛弃以前那种“高大上”的品牌传播方式,真正弯下腰来向消费者宣传酒文化、酒知识、酒科技,让普通消费者真正懂酒,才能激发他们的饮酒兴趣。
洋河董事长张雨柏曾说过一句话:科普助力诚信,诚信筑就未来。科学的普及,是让整个行业“趋利避害”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的有益尝试。他同时还表示,“如果白酒的质量,跟不上时代发展,白酒一定会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酒体质量上下功夫。质量,不仅是取信于消费者的导向,还是最大的时代导向。”
又是一年315,这对白酒企业来说是一个督促,也是一个契机。白酒企业应该在不断强化产品质量,改进酿造工艺的同时,让更多的消费者走进酿造车间,了解酿酒工艺和白酒文化,消除隔阂和误解。在品牌营销上抛弃假、大、空的做法引导白酒消费向理性回归,这样白酒行业才能健康持续发展,酒企才能逆势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