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请登录 | 注册为会员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茅台千亿目标压力大 产权改革一片迷雾

2014/4/15 10:55:14    来源:    作者:    点击数:290
分享到: 更多

  2012年后,白酒行业在经过“黄金十年”的快速繁荣后滑入低谷,整个酒业面临洗牌,“大鱼吃小鱼”的收购风暴正悄然上演。茅台收购中小类酒企的举措备受关注,但对于茅台自身而言,利弊参半,甘苦自知。

  茅台镇整个小镇的生活几乎都围绕着酿酒展开,而贵州茅台酒厂是这一切的核心。由于其产品本身的独特品质和特殊的符号意义,茅台酒厂有着令同行艳羡的市场地位。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极度旺盛的需求营造出一个狂热的卖方市场,茅台酒厂要做的就是选择将自己的酒卖给谁。

  即使在白酒业惨淡经营的2013年,茅台旗下上市公司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也显示出了与众不同的市场控制能力。财报显示,2013年贵州茅台全年营收、利润均实现同比双位数逆势增长,其中营收同比增长16.88%,至309.22亿元,净利润151.37亿元,同比增长13.74%。但贵州茅台显然对持续这一势头持悲观态度,它将今年销售目标定为增长3%,按此计算贵州茅台今年年底将完成320亿元左右的销售额。

  但是作为贵州省龙头国企、明星企业的茅台集团,仅靠贵州茅台3%的增长,显然距离贵州省政府2012年对其下达的2017年千亿销售目标极为遥远。茅台集团不得不加快其他业务的发展,但核心问题是,其去年刚刚突破400亿元销售额,其中贵州茅台以309.22亿元的销售额贡献了近75%以上的营收,而在主力业务增长放缓形势下,茅台集团拿什么完成千亿目标,变得极为重要。

  而茅台集团内部对于千亿目标的实现,也一直处在犹疑状态。但是,两会后,3月17日,从贵州省国资委一次会议上传出一份茅台集团的产权改制设想方案,将茅台的千亿目标再次推到公众面前。

  两会后,在政府推动国企改制的大潮下,贵州省率先抛出深度、力度、广度前所未有的改制方案,而作为贵州省国企改制的试金石,茅台改制方案还在设想阶段就受到诸多关注,外界迅速将其贴上国企改制样本、破冰之旅等的标签。

  这一次茅台集团改革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改制是外界对其给予的最大期望,也是茅台集团对千亿目标达成交出的答卷。但在这场外界看来轰轰烈烈的改制,茅台集团内部却甘苦自知。2014年,茅台集团将其定义为自己的开局之年,年内将有多大的变数,产权改革、混合所有制等关键词将时刻考验茅台现任领导班子。这场变革,也将打下茅台集团未来转型的根基,能否成功,关键在此一变。

  茅台的苦衷

  这家老牌国企从1998年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依赖于特殊的官商消费市场,一路销售顺畅,甚至长期供不应求,其市场化程度缓慢。

  2012年后,中国白酒行业在经过“黄金十年”的快速繁荣后滑入一个低谷,加上限三公消费的影响,中国白酒行业尤其是高端白酒受到较大波及,部分白酒价格大幅下滑,白酒行业深度调整,茅台的销售模式面临从官商消费到商务消费、民众消费的根本转变。

  但恰此同时,茅台不仅要面对市场销售受到挑战,还要完成政府下达的千亿目标和改制进程。

  3月17日,贵州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贵阳召开的监管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暨推介会上,茅台集团首次提出了茅台集团产权改革初步设想方案。 按此设想方案,到2017年左右,茅台集团将对茅台酒、其他酒业、上下游产业等七大业务板块进行梳理,逐步培养形成6到7个子集团,并将以本公司为核心,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或者员工持股,开展股权置换、再融资、内部拆分、借壳上市,以及自营店体系的整合等计划和时间节点。

  不过这份仅供与会人员探讨的设想方案,被当成了茅台集团的改制定案被外界报道3月21日,贵州茅台发表公告澄清,此方案仅仅是供与会人员探讨的来自集团的设想方案,贵州茅台并不知情。茅台集团并没有出台具体方案。而设想改制方案目的即是为了茅台千亿目标的打造。2012年3月份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贵州省首次提出了十三五计划末期,茅台集团年收入达到1000亿元的大茅台集团概念。

  4月10日,袁仁国在海南博鳌论坛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茅台正在调研收购项目。在酒类行业整体大环境低迷的情况下,茅台已开始收购中小类酒企。不过当天袁仁国拒绝透露收购计划与具体标的,仅称目前集团层面有收购计划,尚处于调研阶段。

  事实上,早在2012年8月份,茅台集团开始跟包括贵州国台酒业集团有限公司、茅台镇百年糊涂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钓鱼台国宾酒业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茅台当地民营酒企接触收购事项,“要价太高,双方并没有谈拢。”一名知情人士表示。

  随后打造千亿级的大茅台集团已经成为茅台集团要完成的一项沉重的政治使命,目标一旦确立,只能绑在车轮上滚滚向前。

  尽管接受了千亿目标的任务,但是茅台内部人士对此任务颇感无奈,“实际上去年开始,企业、白酒行业发生重大变化,茅台对目标实现提法极为谨慎,现在这么说也是为了响应政府号召。能做多少是多少,努力吧。”茅台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核心高管表示。

  作为贵州的支柱企业,它的身上寄予了很多“期待”,行政级别不断跃升,直到最后定格为“副部级企业”。“从两会后,公司高层基本连续开深化改革的会议,国资委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国企领导下一任期一票否决指标。袁总压力也很大,有时候会上会显得很焦躁。”上述人士。

  事实上,茅台集团早在2012年初就成立投融资和深度改革小组,但是期间,除了引入中粮作为习酒的战略投资者,在产权改制上,进程缓慢,茅台集团并没有太大的动作。

  核心待解

  在设想方案中,贵州茅台将探索建立股权激励机制和员工持股,在有利于投资及业务扩张的基础上开展股权置换,并在2016年底将完成股份公司再融资。

  这被认为是茅台集团此次改制的原动力,对于期待茅台集团股权激励机制和员工持股方案的出台,资本市场充满期望,包括广发证券、宏源证券等在内的多家证券公司均看好这一设想方案,认为其促进业绩释放。“茅台现在进行股权激励还不算太晚,对比洋河股份,追根溯源,因其很早就解决股权问题,让管理层成为所有者,这才是近几年洋河股份根本性崛起的关键原因。”持有贵州茅台股份的北京否极泰私募基金执行合伙人董宝珍认为。

  目前14家白酒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中,一家为外资,3家为自然人,其余10家均为地方政府。宏源证券研究所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白酒企业多为名优酒,资产质量远高于地方小品牌,但体制僵化、决策程序慢、激励机制不灵活、薪酬水平低。  但在股权激励上,目前为止茅台集团显然还没有接到来自国资委的决心。记者致电茅台集团旗下子公司包括贵州茅台、习酒、茅台宾馆等内部员工时,对方均表示目前没有接到书面或口头传达。“高管激励、员工持股说了多少年了,都没有实现,这块太敏感,上面不答应我们根本不会出方案。”该人士表示。

  在改制的原动力不明朗之外,此次茅台实行混合所有制的核心,产权改革依然一片迷雾。

  3月12日,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陈敏表示,2014年是茅台集团深化改革开局之年,公司产权制度改革将从子公司着手,具备条件的子公司,都应该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都应该推进上市、合理扩张、引进战略投资,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解开集团对子公司的束缚。

  基调虽然已定,“改革肯定要,但改到哪个程度、集团到底拿出多少股权现在仍然不清楚。”上述核心高管称。